您的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行业新闻

钢筋“瘦身”背后是权力自肥

日期: 2010-9-8

 
  
◎评论员 栗生红
 
因建筑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楼脆脆”“楼裂裂”等一系列楼房安全问题至今仍让人们感到愤慨,西安市一些建筑工地近期又出现了用超拉的“瘦身”钢筋盖楼的现象,再次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明知钢筋超拉无法保证建筑质量,但由此带来的厚利仍使无良建筑企业和钢筋加工企业不顾业主安全。(9月5日《海南特区报》)
 
  看了这条新闻,不由得想起上周爆出的“竹签垫块”。这些同样用于建筑的“豆腐渣”材料,有力地佐证着中国建筑只有25-30年的寿命这一观点。而这一次,揭开这一骗局的,不是建筑监管部门,也不是执法部门,而是“以前从事建筑工作的买房人”。
 
  在现实中,一个“从事建筑工作”的普通人都知道的事情,监管部门怎么能不知道呢?那么,漏洞被忽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数字,就是一吨钢筋从10毫米拉到9毫米会“多出”190公斤。按每吨钢材4000元算,190公斤钢筋价值760元。这就是业内熟知的赚钱秘密,当这一秘密被人为地隐藏之后,监管也就被“钱规则”了。这种说法,是对监管失职最好的解释,也是唯一的解释。每当权力可以轻松赚钱的时候,就是权力最为脆弱的时候。
 
  据称,“瘦身”钢筋的加工厂对外揽活时,并不向加工单位收取加工费,甚至还支付他们额外的“回扣和好处费”,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一事实证明,钢筋“瘦身”已经经过了充分的市场竞争,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
 
  当一种无良被无限放大的时候,产生的效果可能就是所有人都知道,而只有一些监管部门“不知道”了,因为金钱已经堵住了他们的嘴巴。
 
  基本框架的钢筋质量监督验收程序,至少有两道关口,一是监理公司验收合格,二是建设行政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验收合格。在验收合格之后,才可以浇注混凝土。从制度设计上说,在建筑施工的责任问题上,施工方、监理方、建设行政部门之间,有一套严密的责任监管与制约机制。说起来还是那句话,我们从来不缺制度设计,但却缺乏执行,再好的制度执行歪了,也不会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奉劝相关部门,不要总是在一些正确的废话上面浪费时间了,而要制定一些非常严厉的惩戒措施,杀一儆百。这可是关乎公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啊,再严厉也不过分。
 
  昨天有消息显示,新西兰一个商业区发生了7.2级强烈地震,但却没有人遇难。对此,有的人认为是地广人稀所致。
 
  我们承认,没有人遇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张照片却让人不能不产生遐想。那是一处处于地震中心区的房子,四周的墙已经被震没了,但令人称奇的是,房盖却还坚强地挺立着。面对“房坚强”,我们的心又一次紧缩起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来都不是口头说一说而已,而是要从每一个环节做起。我们的建筑只有不到30年寿命,这样的结果,可能集合了很多的不合格,但“瘦身”钢筋的“功劳”一定不可抹杀。
 
  经过“瘦身”的钢筋已经失去了韧性,可以轻易折断,但产生“瘦身”钢筋的链条却经过了“磨练”而越发“坚强”,对此,我们不能轻敌,不能草草检查了事,而要祭出重典,对蔑视百姓生命的行为,进行最为严厉的惩罚。
 
    来源: 时代商报2010-09-06 06:40:54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