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行业新闻

李子青厅长在全省第十二次创建文明工地现场会上的讲话

日期: 2009-10-26

——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推动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10月9日)

同志们:

    我省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已经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对于树立建筑行业形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劳动技能,确保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得到了建设部和全国同行的普遍赞誉,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和好评,这与各级建设部门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与建筑行业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团结拼搏是分不开的。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全省第十二次创建文明工地现场会,我代表建设厅对参与创建活动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慰问,对获得“长安杯”和省级文明工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同志们认真总结创建经验,结合我省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有利形势,把创建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下面,我就全省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

    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是我省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创建文明城市、实现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素质、树立行业新形象的有效途径。

    我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十二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创出了一批上档次、高水平的文明工地。十二年共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722个,去年,全省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85个,市(地)级文明工地710个,今年已命名省级文明工地84个。二是促进了全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的提高。去年全省有4项工程获“鲁班奖”,37项工程获“长安杯”;今年又有4项工程已通过“鲁班奖”复验,有39项工程获“长安杯”。万人死亡率降到了0.3以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保持了逐年下降的态势。三是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塑造了建筑行业新的形象。四是增强了建筑施工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施工现场管理由粗放型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转变。五是推动了建筑文化建设,提高了从业人员文化知识和技术素质。六是施工现场注重环保建设,施工扰民事件逐年减少。

    我省创建文明工地的主要经验,一是坚持每年一次现场会,每次都有新主题,通过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通报落后的正反激励机制并充分利用新闻舆论导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创建氛围。二是不断调整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创建目标,实现创建活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三是及时修订文明工地验评标准,强化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在文明工地验评中的“权重”。四是扩大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内涵,把创建对象由单个项目向区域性工程转变,并提出了区域性整体创建上水平的目标与要求。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在城市间、企业间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好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好于县城,高资质企业好于低资质企业,本省企业好于外省企业。二是建筑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低价中标、恶性竞争造成一些地区文明工地水平下降或企业创建积极性下降,给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三是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工作滞后,施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建筑节能工作还有待于全面实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绿色环保、建筑节能已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今年文明工地现场会的主题是“开拓创新,努力打造绿色、节约型文明工地”。为此,我省建筑业要进一步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和绿色建筑的理念,加快建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创建文明工地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率先在建设行业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今后三年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工地为目标,广泛推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全面提升创建文明工地整体水平,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促进我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目标是:全省建筑施工现场保持安全达标合格率100%,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到2011年,力争实现省级文明工地年创200个,市级文明工地个数占当地工程总数的30%以上,确保创建一批标准化、科学化、工程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环保节能突出、管理成效显著、安全文明氛围浓厚的文明工地。

    二、以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

    (一)充实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内涵

    一是要把绿色环保作为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的重要举措。创建文明工地就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营造良好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持施工场地整洁卫生,创造工地良好的文明气氛。为此,我们在文明工地的创建上,要按照新的验评标准,更加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用水,控制施工扬尘,建设绿色现场。二是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创建文明工地的重要内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管,确保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工程质量监督等各环节有效落实节能措施,强化对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加大对节能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新建建筑施工图文件建筑节能设计合格率、施工执行率要达到100%,新建商品房开发项目执行节能公示率要达到100%。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文明工地创建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为重点,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是我省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的中心。今年我们对省级文明工地验评标准及部分工程规模进行了修订。验评标准的修订主要是增加和突出了建设行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制定有利于科技投入、科技创新、科学管理的激励政策,不断提升文明工地的科技含量。建筑施工企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创建文明工地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关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尽快使我省建筑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二)建立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激励机制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立优质优价激励机制和文明工地奖励机制”的要求,参照外省做法,经多方征求意见,我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创建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激励机制的通知》,对获得鲁班奖、长安杯和省级文明工地的项目经理在招投标中实行加分奖励政策,同时对获得鲁班奖、长安杯的企业建议由建设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正在制订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进行统一管理的办法,以确保企业对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有效合理使用。这些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调动企业创建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我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引导文明工地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生态化的纵深发展。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法规体系。起草《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以此改进和完善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督、质量检测、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细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以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检测机构的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和执业资格人员的个人责任。二是加快建设安全生产技术法规和标准化体系。要抓紧研究确定我省建筑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制定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技术法规、标准等方面入手,集中力量解决建筑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初步完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推进建筑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吸收应用“四新”技术,鼓励企业研发自己的专有技术和工法,同时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质量管理,有效控制技术风险。四是建立建筑行业人才保障体系。完善各类注册人员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建设,强化落实各类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五是完善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注册执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机制,同时,引导企业建立内部教育培训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一线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六是健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一方面要培育和发展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服务机构,支持它们为工程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确保其认真履行质量责任,为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专业支持和保障。

    (四)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

    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全过程监管和环节监管的关系、行为监管和实体监管的关系、监督执法和服务引导的关系,要处理好建设主管部门与专业部门的关系。当前,一是要建立市场与现场联动的监管机制。将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与对从业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市场监管和资质管理结合起来。二是要建立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从组织机构建设与管理职能上,加强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的统筹监管,特别是要重视设计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三是建立差别化监管机制。根据企业的业绩、信誉、质量和安全保证能力等情况,优化监管资源,集中对信誉差,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弱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督。四是建立质量安全诚信评价机制。要充分发挥质量安全诚信度对参建各方主体的市场约束力,进一步强化不良记录管理,形成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及中介机构的质量安全诚信评价体系。

    三、通过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推动我省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第十次创建文明工地现场会上,洪峰副省长对加快我省建筑业改革,做大做强建筑业提出了要求。去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大会,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筑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年来,我厅采取多种办法,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为我省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做大做强建筑业初见成效。一是开展了建筑业十强县试点工作。今年,我厅将阎良区、陈仓区、武功县、耀州区、韩城市、旬阳县、汉台区、商州区、宝塔区及神木县等10个县(区)列为建筑业试点强县,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当地建筑业的发展,在取得经验后,将向全省推广。二是建立了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激励机制。印发了《关于建立创建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激励机制的通知》,提出了对获得鲁班奖、长安杯、省级文明工地的企业和项目经理的具体奖励政策。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建筑业企业强强联合,积极支持企业资质升级,一年来全省共有45家企业升为一级。同时考虑到我省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中小型企业具有一定工程业绩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二级、三级项目经理3800人直接认定为二级建造师,保持了项目经理向建造师的平稳过渡,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一年来,我省大型国有建筑业企业的改制也迈开了可喜的步伐,省建二公司、省设备安装公司、第十冶金建设公司、西安市建三公司等国有企业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重组,为推动全省建筑业企业改制,提高企业活力带了一个好头。

    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建筑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把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与做大做强建筑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我省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要深化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扩大企业影响力。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把创建活动提高到实施企业品牌战略,构建和谐施工环境、和谐行业、和谐社会的高度上来。要不断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企业争创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通过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继续推进建筑业企业改制步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我省建筑企业的主体,要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国有建筑企业的改制任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已经改制的企业,要尽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实现产权多元化及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转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积极扶持民营建筑企业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使之逐步成为我省建筑业的骨干力量和重要生力军。

    三是要抓住机遇,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有关企业要抓住目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用好用活各项支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借助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大幅增加的大好形势以及全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因企业制宜,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建筑业,保持其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同时,我厅将通过调研、与其他部门沟通协商等多种方式,出台更多的支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同志们,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与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相辅相成,只有建筑市场秩序规范了,建筑企业活力增强了,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才能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文明工地的内涵才能有不断的丰富和提高。希望全省建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把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不断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