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109”
——记秦岭隧道地震抢险中的同大监理团队
姜美娟 肖 力
朋友,当你看到满载着救灾物资的列车穿过109隧道、穿越秦岭的崇山峻岭向南风驰电掣奔向地震灾区,而北上的列车又将伤员输送到北京、天津、上海……你一定会为宝成线的复通而缓缓放下你那揪紧的心、为打通了南北大通道而轻舒一口气。同时,你一定会为那些为了打通109隧道的解放军官兵、工程技术人员付出的艰辛和成就感叹和自豪,为我们生活中有这么一群赶赴大难、忘我奉献的英雄感到骄傲,同大监理就是这些英雄当中的一员。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霎时间,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倒墙摧,南到台湾、泰国,东及上海,北至蒙古,西远新疆,整个华夏大地都受到了这场大灾的震动。老天没有一点提示,没有一点预告,就把这场大灾难降临下来。,由陕西宝鸡开往四川成都的21043次货车, 14时25分从甘肃徽县车站开出,14时28分刚穿进宝成线109号隧道,汶川大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裹挟着大量的山石、泥土从山上滚落下来,瞬间堵住了109隧道的出口。带有40节车厢的列车一半在洞里一半在洞外,死死的卡在了山洞里。洞堵了,路断了,车上装载的500吨航空汽油泄露起火,车厢挤压变形,铁路设施严重损毁,约有12万立方米的山石滚入嘉陵江,南北大通道堵死了。…...
抢险救灾,十万火急,交通大动脉一刻也停不得。铁道部、陕西省、甘肃省迅速做出反应,抢修109隧道、打通交通大动脉。而109隧道受损十分严重,抢险任务异常艰巨。参战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和中央铁路施工企业迎着塌方严重、余震不断、道路堵塞、作业面狭窄等各种困难夜以继日,连续作战,,投入到这次空前的抢修中去……同大监理公司一接到上级的命令,副经理王林贵同志就带领着一支五人的监理队伍也投入到了抢险抢修的战斗中。
6月底,王林贵从109隧道的抢修现场回到西安本部,这是他在奔赴109隧道40天后第一次踏进自己的办公室。他还清楚地记得5月22日带队赴命进入隧道掀开他们的抢险抢修头一回的情景。40天啦,王林贵说,这每一个细节他们都记得很清楚,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说。
尝试:特殊时刻特殊作业
109隧道位于甘肃陇南徽县嘉陵镇,在这里,宝成铁路沿着蜿蜒的嘉陵江进入四川境内,是我国西北与西南联络的交通大动脉,是抢运救援物资,接收、救治受伤群众的主要通道。西安铁路局局长、本次109隧道抢修副总指挥龙京说:“据不完全统计,这是建国以来铁路隧道的第八次重大抢险,但这一次抢险的险情之重、情况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
109隧道的抢修工作分两步同时进行,一边将火车车厢拖出隧道,一边对轨道、棚洞顶部横梁钢筋进行加固,由于轨道部分扭曲变形,采取了分割式加固,对扭曲变形的轨道重新铺设轨道。所有这些过程,同大监理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在场。如果按照以往的程序,是由施工方先工作,然后再汇报,最后再检查。可是在个紧要关头,一切常规都被打破了,监理与抢修同时展开,这也是他们监理的首次尝试。同大监理公司给自己的团队制定的目标是:“一切都要围绕抢修为中心。”他们来回奔波于既有隧道的加固现场,奔波于隧道外主动网、明动网拦防现场。他们简化了日常工作的一切程序,本着服务现场的原则,对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安全问题都是即时解决,有的甚至是超前设备。他们针对这个特殊时期的施工要求,在隧道内采取了立体作业的模式,一个平板车,架上木架子,上中下都安插上人同时作业。更让人们无法想象的是他们的工作环境,能见度特别低,四米之外就看不到影像,空气质量特别差,除了超浓度的粉尘外,温度达到了40度以上。
就这样,在他们抢险监理的过程中,还不断有“抢”字头的火车从采取了特殊手段暂时可以通车的隧道内通过。这时,他们的工作必须先停止,等火车过了,他们与抢修施工队一起重新准备工具、机车,再次重来。在工作中,他们和周围的人都是与时间赛跑,王林贵说:“脑子里是哪么多灾民们在等着呢,这个通道打不开,救灾物资没法过去。”在抢修中,他们几乎参与了各种方案制定和审核,为节省时间,将工作的关口前移。但是,再忙他们都不忘紧紧地盯着安全质量问题。
体会:大灾必有真情
在汶川大地震中,宝成线109隧道发生大面积塌方,造成列车脱轨、油罐车起火,导致宝成线运输中断。此时还伴随着较强的余震,铁路的旁边就是地震中形成的堰塞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大监理公司的前线成员每天都在现场工作超过10个小时,尽管是置身在危险包围之中,但他们满脑子里装的是技术、是工作,吃饭都没下过工地。在他们的抢险监理期间,就发生过两次落石,有的甚至200余立方,但是没有人面带惧色,王林贵说:“可能是受当时的环境影响吧,大家都在紧张地进行手中的活。”
还有一次,他们按照惯例召开会议探讨一天中遇到的问题。这时一次较强的余震再次袭来,他们所处的房子仅仅是个简易的砖混房,非常危险,但是大家仅仅是互相对望了一下,停顿了一下,会议仍然继续进行。直到今天,王林贵都不记得当时自己想了些什么,或许当时什么都没想。王林贵说当时大家的想法是:“你死活都那样了,一切都得为工作啊。”“那时我突然深深地体会到了人性的和谐,人性就在那一刻回归了自然,危险来了人们都是自发地往上冲。”同大监理公司在现场的成员最大的67岁,最小的才23岁,但他们面对危险都表现的超常冷静。直到109隧道的紧急抢修任务暂告一段落,立刻又投入到109隧道的改线工程中。
认识:为抢修,同大誓做坚强后盾
在此次抢险监理109隧道的任务中,同大监理公司集全体智力,无条件抽调人员,想方设法保证前线的需求,包括所需仪器,设备,人员,车辆,后备物资。人员不够,他们从别的工地上抽掉,车辆不够,他们把机关用车派出去。正如他们所说“抢通隧道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事,也是我们工作的核心。”采访中,当记者问到如此大的投入,会不会影响到同大公司盈利时,同大监理公司的总经理陈雁说了一句话,真诚而又让在座的人感动。他说:“为救灾, 109抢险是我们所有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抢险一线无论再多的需要我们都要无条件的提供,我们没有把盈利放在首位。”
总经理陈雁说:“在这次行动中,我感受最多的就是真切,每一个行为都是不带一个假字的。”他坐镇总部帷幄调度,在保证抢修工作完成的同时,参加了陕西省重灾区宁强和略阳的加固监理工作,这些工程不是哪个部门关注的工程,但却是关乎老百姓安危的工程,他都要求对每一个细节必须严格把关。他说:“这次救灾抢修中,我们可以给自己打90分以上,问心无愧了。”
通了,铁路通了,交通大动脉通了,南北大通道通了,同大公司监理人员的身影继续活跃在109隧道改线工程中,这支用心来保证工程质量的队伍,将继续为人们的放心工程钉上保险。